女神节,走近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
花有百花齐放,人有各自风采,在这个包容万千不同形态的美的时代,中国女性正走在对美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发展的路上。 健康是美的本源 《说美》(汪国真著)这样写道:“年长者具有成熟的美,年轻人具有朝气蓬勃的美,只要你是健康向上的,你就可能拥有美,失去健康也就失去了美”。在今天,人们越来越认同健康是美的本源,那么健康定义又是什么? 90岁的国医大师刘敏如根据中医文化精辟的概括:“健康是形与神俱而为以应天地的生命活态表达”。 行:是指人体外在的形态。《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神:是指人体内在生理活动形于外的精、气、神的活态表达。 为:是指人的作为、行为、行动,适应自然环境、社会交往的能力。 所以形、神、为三者有机结合,表现出的正常生命活力便是健康。由此,健康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概念里的“无病、无残、无伤”,而是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以及社会人际关系和谐的完美结合,这也是新时代我们应当去推崇的积极向上的健康观。 三自”颐养健康 刘敏如教授是我国首位女国医大师,虽已鲐背之年,却依然体态挺拔、精神矍铄。对此,刘敏如教授坦言她保持健康的“三自”心得是自在、自律和自为。 自在:是指不为名利所扰,不为他人眼光所困,保持自我内心的和谐自在。现代女性在享有“女性撑起半边天”美誉的同时,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对身心的压力。懂得释放压力,敢于摆脱世俗,正视自我与现实,正确看待生活的得与失,保持内心的自在,是自我修养维护健康的关键。刘敏如教授一贯坦诚对事待人,乐观自在,这是她的处世风格和魅力。 “戒伪、戒谀、戒妄”是她对弟子的铭训,她说:“我从来不喜欢阿谀奉承说假话的人,即使明知道要得罪人,我也要讲真话,说错了承认纠正就是了。”力求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心口如一,在学术上不固步自封,善于接受新事物。这正是她保持内心平衡自在的素养。 自律:刘教授说的自在不是任性、放肆,同时要懂得自律、恪守才能做事做人。所以她的养生学术观则是在她的健康观的基础上提出调整心态、自律作为、恪守拼搏、同步修身。 自为:健康表现除了人体内外在的形与神,还必须体现在人的活态行为,才能是完美的健康,只有形与神俱而没有活态的表达,则人生无所作为,也不能称为健康。所以刘教授认为健康表现最重要的是落实在人的行为、作为上,这样也才能顺应天地、健康美丽有意义的生活。 有一本书《工作着是美丽的》(陈学昭著)。鲐背之年的刘敏如教授肩负着传承使命,仍不懈地工作着,她改革传统传授模式,以“直线式”(直接传授中医妇科重临床思维传承,面授中医理论与实践课)与“方圆式”(周边学科辅助支撑)相结合的带教模式,专科知识与全科知识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深研与普及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传承效果。 刘教授十分重视面向基层,她每年带领弟子到基层甚至偏远山区进行义诊及临床指导,她说:“面向基层是我们医务人员的根本任务!”多年来,刘敏如教授带领着弟子们以传承教育为核心,对女性各生理时期的健康保健深入探索,致力于培养中医女科传承人才,传播中医女性大健康文化。 在学术方面,她坚守前辈对女性生殖轴调控的研究方向,并进一步提出了脏腑、气血、经络、胞宫是女性生殖周期的生理基础,脑—肾—天—癸—胞宫是调节女性生殖周期的轴心的女性生殖理论;“月经周期调节机理中医观”;崩漏、痛经病机等新论。 在临床上,她注重中医女科疾病学的发展,补遗了中医妇科学疾病学病种,如:盆腔疼痛诸证、女阴白色病变证、盆腔瘀血诸证、胞中脂膜壅塞诸证、经水早断诸证等。 刘敏如教授提出的“为”或“自为”内涵,无论是指“形、神、为”的健康观还是“自在、自律、自为”的养生观,“为”是关键,只有“形、神”的健康没有“为”的表现,则不算完美健康。刘敏如教授的学子称她是“教学上的严师,生活中的慈母”,工作着的“美婆婆”,可以说是对她“为”的最好诠释。 刘教授强调说,维护女性大健康还要看到影响大健康的误区,如: 女婴童幼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由于养育方法、饮食结构、缺乏正确的知识,存在太过与不及的现象,甚至忌食、偏食 ; 青年是女性一生中健康美丽的黄金期,为了追求美丽不顾健康节食减肥、过度塑形训练,以及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如:习惯浅呼吸、拖延工作时间、经常使用公共设备、忽视常规妇科检查、避孕、性生活缺乏卫生知识、洁牙方法不正确、锻炼方式缺乏指导、月经卫生棉条不及时更换等; 中年女性是生理转向老年的过渡时期,社会、家庭负担较重,压力较大,对自己健康不及重视,容易引起一些疾病发生如:月经紊乱、经断前后诸证(围绝经期综合征)、妇科肿瘤等; 老年时期情绪易于偏执,对健康调护容易轻信俗习或奢养,自我调治走偏,如高血压宜低盐、少脂、胆固醇含量低的饮食;肥胖者宜加强运动,却常因医方强调,患方误识,竟以为最好不吃油盐、肉食,造成临床低钠症、营养不良症、疲劳症;肥胖者以为越超量运动越有助减肥降脂,引起突发卒中并不罕见。 社会一些不健康的习俗和偏见成见,如女性健康与美的分割和统一问题,胖与瘦的社会审美问题,饮食与运动的问题,化妆与美容的问题,心理自信与自尊问题,女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价值问题,历史上对女性地位歧视等各种偏见的问题,以及当代经济价值观对女性地位、心理的影响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医源性的问题也很突出,医改还不够成熟,医疗服务问题、过分治疗问题、药物问题等等,都需要正视。 健康、美丽共筑共享 要想解决这些多因多病的女性大健康问题,就必须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观,明确大健康的理念、内涵和多因多病的诸多因素,才能科学、有效地促进女性大健康,让女性绽放美丽。 刘教授和她的团队积极研究普及妇科大健康知识,建议建立女性大健康的理念体系;普及女性大健康的教育体系;发展女性大健康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女性大健康公共健康服务体系,包括医疗预防、预警服务,健康专业体检,社会健康与个性健康管理服务;不断完善健康信息服务,包括健康文化、健康传播,才能纠正抵制影响女性健康的误区,让我们女性健康美丽。 女性有着与男性不同的需要,所需的医疗保健机会应该注意男女的差别而有所不同,这意味着要更多关注女童、未成年女性以及处于社会边缘、孤苦无助的妇女,并改变她们错误的健康的态度和习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对女性健康要特别地关注。 实现健康女性目标,虽然很多方面是政府、社会要承担和管理的问题,但是最根本的基础是女性自己的健康观念和自我健康呵护和管理的意识。这就需要健康文化的普及及易风移俗、改变陋习,树立大健康观念,自觉管理自身健康。这是女性自身应该担当的最实际的保障措施,也是一项较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是政府、社会和个人都需要关注和担当的。人民共建、共享健康,共建是我们应担当的责任,让我们为实现健康女性这一目标而努力,在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女性的健康是衡量一个国家进步的晴雨表,女性的健康事业是全社会、全人类共建共享的伟大事业,是生命个体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也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健康只有如画的美丽,在生命中就没有健康和美丽可谈。 中医药的理论和临床维护女性大健康具有优势和特色,形、神、为的健康观和自在、自律、自为的养生观是女性拥有健康美丽的秘籍。 |